e乐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0|回复: 0
收起左侧

[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读后感作文收录最新

[复制链接]
UID
1
积分
685
金币
968026
注册时间
2022-4-2
最后登录
2024-5-12
发表于 2022-4-5 17: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被关心、关注、关爱,在我们的校园里又何尝不是呢?我们的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关爱。可是由于老师繁忙的工作很难保证给与每一位孩子这样的“待遇”。然而,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特级老师李镇西在他的成名作《爱心与教育》中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他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李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老师爱的回报,让我深为震撼和自省,书中的很多处让我不由得落泪。尤其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和假期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的优等生、中等生、差生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师的道理。一、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与痛苦。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仅我们当做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二、用心灵赢得心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三、做拥有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世界观的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就要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果老师自己都是不知所以,整天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只为拿点工资打发时间的,那又怎么谈得上教育别人呢?作为教师我们也要经常给自己充电,多看有益的书籍,多做有益的事,多思多想,让自己作为一个老师的生活也丰多彩起来。同时老师也要有自己理想,这种理想不要仅仅局限在物质方面,可以更多地多考虑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有的理想,淡泊名利,活得开心充实就行,并且老师也要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地追求奋斗着,言传身教,给学生做榜样,促动学生们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在这本书里,我体会到了李老师慈母般对孩子们那种无私奉献的师爱,将自己教育的历程付诸于笔端,活灵活现的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个精彩的教育故事。同为教育人,我的心亦等同于李老师的心,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学生前行的明灯,去照亮他们成长的历程。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2

久仰李镇西老师的大名已久,我从心底里喜欢这位朴素可敬的学者型老师。所以我在闲暇之时经常关注他的微博微信,认真拜读他更新的每篇文章,每每读来都很受启发和感动。在李镇西老师的文章中看不得华丽做作的词藻,感受不到束之高阁的理论知识,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认真书写着教育生活中的平凡事,这些点滴平凡事让读者读来是那么的真实可靠,那么的真挚感人。《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正是基于这种真实和这份感动的基础上,通过手记的形式,向读者叙述一个个真实而又充满温情的故事,这些故事丰满了李镇西老师整个教育生涯,用李镇西老师自己的话来说:“爱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很喜欢老子《道德经》中这段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其争短长。它总是停留在众人不愿去的低洼之地,这种品德,最接近于“道”。我在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一书中,仿佛看到了这种最接近于“道”的教育,那就是李镇西老师对后进生万同的转化手记。全书用近五十页的篇幅阐述了这一转化过程。万同来自于离异的家庭,不良的家庭环境荒废了万同,使他在整个街道“臭名远昭”。面对这样的孩子,李镇西老师倾注了比其他孩子更多的爱心,付出了比其他孩子更多的行动。正如抓住教育有利契机经常与万同聊天;注重“集体”这个有力的教育工具,帮万同远离社会游荡人员;为抑制他课堂上的好动行为,李镇西老师独具匠心地布置给他手抄长篇小说的任务;根据万同的知识掌握实际水平,因材施教等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李镇西老师用如水般的绵柔教育,滋润了万同那颗孤独流浪的心。最终在李镇西老师的智慧行动下,在集体目光的关注下,万同最终成了全校国旗下的讲演者,更为重要的是万同充分体会到了李老师对他说的那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看完万同的故事,我感慨万千。扪心自问,我能有多少爱心和耐心去转化班上像万同这样难教难管的学生。刚接手培智三年级时,曾有老师对我说:“你班上的张晓添是个“老大难”,通俗一点说就是一坨糊不上墙的烂泥。”我当时踌躇满志,信心满满,一直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个观点。对于其他老师的“友情提醒”满腹狐疑。可等我真正深入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张晓添的种种行径弄得我筋疲力尽。懒惰散漫、偷拿东西、以搞破坏为乐等等不良行为,把我满腔的信心消磨殆尽。我面对张晓添这样的孩子并不缺乏爱心,甚至想着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张晓添缺乏母爱呵护的受伤心灵。可最后对张晓添的转化教育却并没有成功,是因为我缺乏像李老师那样面对万同周而复始地回到原点而不放弃对万同教育的耐心,缺乏李老师那种坚信只有爱才能造就奇迹的恒心。我对张晓添的教育太过急功近利,如若能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的“善如水”和“细无声”,沉下心来反思教育过程中的点滴变化,我想在爱心的坚持下也能创造属于张晓添的奇迹。在李镇西《爱心与教育》一书中,处处都能感受到爱的气息,可以说是爱让书中的每个字都能深邃到读者的心灵。对待后进上万同是“上善若水”般的绵柔之爱,对待生病中的周慧是“父爱如山”般的深沉之爱;对待家庭贫困的伍建是“莫逆之交”般的情谊之爱。无论是哪种爱都是那无私、无价、无限的师爱,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爱,正如大爱如歌。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3

再次捧起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带给我的依旧是感动,是钦佩。书中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深吸引,甚至潸然泪下。没有夸夸其谈,书中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言语之间是种幸福的味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快乐的校园生活。第一次读《爱心与教育》是在大学校园,当时立志做一名教育工作者,为祖国培育花朵。第二次读是当班主任那会,喜欢现学现卖,看到李老教育学生比较共鸣的方法立马为我的班级所用。现在是第三次读,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摄”,每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被关心、关注、关爱,可是长久的对需要爱的人施之以爱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然而,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在他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爱心与教育》中,以手记的开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施爱育人“的感人故事。在阅读过程中,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真诚的爱的回报,每幕都让我为之感动,不断的引发我思考在“爱心和童心”这部分的描述中,引起我共鸣的是:“当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颗爱学生的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正如书中所言:“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我们每一位教师,如果你是爱学生的,就必须有一种能力—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世界,而非颐指气使、强行命令。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让我由衷地佩服、尊敬。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们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它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的。我认为,我们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爱心与教育》,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看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居住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读书是种享受,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忘却繁杂的琐事。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书籍时,经常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在书中可以学习怎样教育教学,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很真实也很充实。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4

暑假期间,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一书,其中《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一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学历、渊博的学识、超强的业务能力?这些,都不是李镇西老师的答案,他的答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李老师在文中说,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养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我深以为意。教育是一项特殊的事业,它传授的是知识,但同时传递的也是情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作为教师,只有爱学生,并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爱,才能唤起学生内在的能动性,让学生愿意在老师的引领下学习和成长。从教18年以来,我一直用真诚的爱心与热情去对待学生,尤其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越来越平和,真正能把学生当成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而我,在其中也收获了学生的爱。李老师在文中说:“但这种感情,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对此我深有体会。爱是自然流露出的感情,来不得半点虚假与粉饰。真的爱学生,应该是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从生活中点滴的细节体现出来。严格要求是爱,批评是爱,真诚关心也是爱,作为教师,要有“爱能”,就是你所做的一切,得让学生体会到是对他们的爱。这些年,在教学中,生活中,我也是把自己对学生的爱,体现在日常的细节中。比如体育课上和孩子们一起玩丢手绢儿,给寄宿生缝补破了的棉袄,元旦演出给孩子们买棒棒糖,教学中采用集赞发奖品的方法鼓励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只是让寄宿生用我的手机做一下安全教育平台上的作业。这些细节,落在孩子们的眼中,都是老师的爱。即使他们不善于表达,但也能体会到,并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老师。李老师在文中还说:“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的确,教师的权威不是靠着严厉的批评建立的,而应该是严爱并济,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从内心深处愿意去相信老师,热爱老师,老师的教导,才能够入耳、入心。就像我的学生,他们会在我请假两天回到学校后在黑板上写下欢迎老师回来的感人话语,会为了不想让我花钱买奖品而自己对钱偷偷买了放到我的办公室。当然我及时把钱给了学生,但那份爱和温暖,会一直留在我的内心深处,鼓励我继续用爱陪伴学生前行。总之,这篇文章让我再次坚定了“教育应该是用爱滋润爱,用心唤醒心的事业”,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不忘初心,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智慧,陪伴和引领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方式|网站地图|手机版|小黑屋|e乐园 ( 闽ICP备2022004318号 )

GMT+8, 2024-5-17 18:00 , Processed in 0.03776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LY.CC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